
6月8日值我国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良博讲堂邀请墨西哥考古学家Tansis Darién García Rubio de Ycaza(中文名:谭思)先生,在良渚博物院多功能厅为公众开展主题为“美美与共(二)——走进玛雅文明”公益讲座。
1697年,当西班牙人征服了最后一个独立的玛雅城市之后,高大的金字塔开始湮没在热带雨林里。直到19世纪初,欧洲的探险家们踏上这片土地,才令消逝的玛雅的建筑、艺术品、纪念碑等重见天日,他们将这些见闻描绘了下来,震惊了西方世界,玛雅的研究也由此拉开序幕。
古代玛雅文明分为“古风”“前古典”“古典”“古典后”四个阶段。古风时期,玛雅人驯化了玉米、豆子、葫芦、辣椒、可可、棉 花等生活用品,制作陶器及各种石器,开始出现远距离贸易。前古典中晚时期,出现政治实体、宗教制度、公共建筑、大型石碑,考古遗址映射出争斗的迹象。古典时期,玛雅地区已有一百多座古代玛雅城市,玛雅国家的王族修建了大型的水利系统,并且控制了它们的使用权,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。古典时期崩溃以后,进入古典后,玛雅社会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以国王为核心的艺术再也没有出现,新的艺术强调神与战争,这一时期的玛雅,受到墨西哥中心地区文化的很大影响。11世纪玛雅王国,放弃了曾经繁荣的yucatan半岛。15世纪玛雅最后的大国mayapan也被放弃,玛雅文明走向衰落。
1523年,Pedro de Alvarado带着180匹马、300军人、4门大炮、几千印第安军人离开墨西哥城,开始征服玛雅地域。但征服的过程并不容易,西班牙人花了150年时间,最后一个独立的玛雅城市Nojpeten in Guatemala被征服。

谭思先生在本次讲座中,详细解读了玛雅文明的方方面面。讲座结束后,现场观众就“中美洲与欧洲、亚洲地区的文明交流”“玛雅玉器与中国古代玉器异同之处”等提问与谭思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