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,良渚博物院(良渚研究院)“时空交响: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”自7月9日开展起就热度不减,大获好评。
同时配套的系列活动“指尖上的世界遗产”将与你一起探索“时空交响: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展览”。这不,第一期让我们去看看这位来自唐朝的“打工人”——胡人牵驼俑。一起通过毛毡的形式将其“戳”出来。
彩绘陶胡人牵驼俑与彩绘陶骆驼
课程信息
课程主题
毛毡戳出来的“唐朝打工人”
课程时间
7月28日(周日)9:30-11:30
课程地点
良渚博物院临展厅及二楼多功能厅
招募人数
8组亲子家庭(每组限1大1小)
签到地点
良渚博物院讲解员服务台
报名二维码
课程介绍
羊毛毡是一种由羊毛纤维经过压缩和毡化处理而成的材料,用羊毛针或特殊的工具,将羊毛纤维反复戳刺、压缩,使其逐渐毡化,可以塑造出造型丰富的作品。一起来用这项古老的手工艺来探索丝绸之路这项文化遗产吧!
活动流程
看展览——和资深讲解员一起观临展、看文物
做手工——毛毡画创意分享、实操制作毛毡画
制作步骤
如何戳出一个可以带回家的唐朝“打工人”呢?活动特邀了中国美院的创意团队给大家现场指导。
授课老师
中国美术学院室内纺织品设计专业学生,曾策划和参与多次公益志愿活动,有丰富的手工艺品研究和制作经验。
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,多次参与博物馆策展与公众教育类志愿活动,拥有丰富的文物博物知识和社教经验。
文物小知识
01彩绘陶胡人牵驼俑
出土于陕西蒲城县三合村的唐代墓葬,通高53.5厘米。胡俑身施褐彩,头戴幞头,蓄连鬓络腮胡,着翻领紧袖胡服。身为胡人形象,却头戴唐代汉人官帽,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,也象征着不同民族间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。
02彩绘陶骆驼
出土于陕西西安长安区的唐代墓葬,高62厘米、宽64厘米。丝绸之路开通之后,骆驼被来往商队引入中原。骆驼性情温顺、善耐饥渴,又能负重致远,既可骑乘又可载物,是沙漠中不可缺少的运载工具。
遗产小知识
“胡人牵骆驼”反映出唐时期中国与西域各国交往的盛景。2014年,我国和哈萨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“丝绸之路:长安—天山廊道的路网”也通过审议,正式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我国首例跨国合作、成功申遗的项目。丝绸之路跨度近5000千米,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、商贸聚落遗迹、交通及防御遗迹、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遗迹,共计33处,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和古建筑。